“发现白酒产区价值”对弘扬“中华传统白酒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应白酒文化也同样对产区价值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符合我国白酒创新发展的主基调的。弘扬和传承“我国大江南北都能产好酒”的文化理念才能更好地推动产区价值地发展。
推动产区文化 凸显产区价值
“我国白酒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服务理念方式需要转变”的思考。弘扬我国白酒产区的文化就是服务白酒消费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和举措。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产区白酒”,例如,贵州茅台,贵州遵义董酒,四川泸州大曲,陕西西凤,四川宜宾五粮液,这些不同省市的酒充分彰显了白酒的“产区价值”,而不同的地方“产区文化”也是各自迥异的。事实上,我国白酒香型的发展同样彰显了“白酒产区”的文化价值、品牌价值。我们在谈到“浓香型白酒”时会经常提到:“川酒”(川派浓香),洋河大曲“江淮浓香”。谈到酱香型白酒,自然提到茅台酒(茅香)、郎酒(郎派酱酒)、武陵酱酒、北大仓酱酒。
到目前为止,我国发展的12种“典型香型”白酒,正是彰显了“产区要素”,例如,西凤香、董香、豉香、芝麻香、四特香、老白干香、馥郁香等等白酒,这些香型白酒的发展都与产区具有很强的关联度。
话说“产区价值”,服务就是一种弘扬方式,说到底,就是服务消费者,让消费者认识和了解我国白酒的“产区地图”。这是我们所有“做酒人”的社会责任(这里提到的“做酒人”包括:酿酒的、研究酒的、培养酒人才的、传播酒文化的、营销白酒等等群体)。大家要统一思想,首先是要解放思想、凝聚“弘扬中华白酒正能量”的力量,白酒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必然推动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今后我们要高密度地引用、采用“食品、茶叶、红酒”的产区文化,普及“白酒品牌定位”模式就是“白酒的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真正做到推动产区文化,凸显产区价值。
借力政策扶持 助推酱酒产区发展
在国家大力支持将贵州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白酒基地”、“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战略下践行“贵州茅台白酒产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高屋建瓴和意义深远的。以茅台酒为代表的仁怀酱酒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实践“白酒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回报。借助政策“推动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的要求,积极申报创建“全国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优势明显,成效显著。
酱酒产区发展遵循“酱香型白酒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理念,从高粱原料、小麦到仓储、流通、制曲、制酒、销售、综合利用等方面实践“酱酒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充分利用当地优质资源,立足循环经济发展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仁怀酱酒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按照政府关于“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精神,着力打造两艘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酱酒产业和旅游产业航空母舰。充分利用当地水源、土 壤、空气、微生物等良好自然条件,着力打造酱酒产区的名片,凸显产区价值;借助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产区文化内涵。
这么多年来,在国酒茅台引领下,贵州本土的国台酒、茅台王子酒、酒中酒、百年糊涂酒等都借着“产区价值”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贵州酒产区文化的建设,实实在在地为“产区价值”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