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快消品市场经营整体哀鸿遍野,从品牌、商户以及渠道传来怨声载道的声音。而伴随互联网冲击,国家经济体制及动力下行的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深陷在经济衰退的泥潭深渊中。
静而求思,个人认为须以乐观的态度客观面对我们的经营。未来快消品的市场格局是什么?
一、超级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已经到来。国家体制在推动他们必须完成这个历史使命。而在国民食品意识日益增长的当下,我们就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合理建立与之匹配的经营模式。
二、逐步一体化的体系已经是迫在眉睫。个人看来,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应该是综合服务商,而非现在原始的经销商、运营商。品牌则由单一的市场,多方位角逐变化为市场品牌策略及市场消费研究,核心技术研发延伸,将大量的低端服务工作交到渠道服务商,例如家电行业已经为此多次进行了变革,其形式、效果还是有目共睹的。
三、无限度深层的整合。收购子品牌已屡见不鲜,2016年,会出现更多的在品牌商的催化下,在媒体硬广、经销运营、高校共营板块的深度收购,通过资本运营的模式打造新的阿米巴集团化模式。
四、互联网的困兽之作。在三只松鼠掀起网络狂购的年代,我们深深地感受互联网带来的市场硕果。感性之际,我们要冷思对待。有几个众所忽略的问题:其一、快消品行业是传统模式的产品,无论互联网时代推动有多快,我们可以将其避而求次,离开疯狂烧钱、融资的误区,毕竟快消品的行业毛利少得可怜。所以,我们将其归类为传统模式的一个延伸渠道,这样是合理和合法的。其二、互联网严重地在干扰正常的传统业态,因此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最终可能达至线上线下产品分离,线上销售品牌的定制产品,线下则是服务传统渠道的产品,两者并不冲突,且相关联。
五、极致和体量是未来的主体。首先,极致就是根据市场在快消品行业开展以固有人群为前提,通过渠道销售商、服务商、品牌商共同打造的定制性产品。我们现在有很多被称为渠道定制的产品,但离极致还有很远的距离。第二就是体量。随着未来的时间延伸,任何存活的个体都必将成为“巨无霸”或者“联合国”,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一个是实力的体现,一个是综合运营整合的体现。
我之前阅读过部分商业泰斗的文章,非常认同其中一句话:“痛是必须的,特别在2016年。”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即将到来,或者已经发生的一切?
其一,整合的思维在动作之前,如果你不想,你什么都不会去做;
其二,没有人会随意地将他们的手伸向你,因为其实大家都在泥潭里,如果你第一个抛出橄榄枝会有很多的伙伴围在你的身边。那么明天将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武林;
其三,系统地运营整合,首先行业的法则是“你生存则你发展”。
2016年,很多的人都将在满满的压力中度过,这点在下个年底回望的时候,无需诧异。快速消费品是我们所遵从的行业,没有了物质品牌多元化的思维构筑,我想大家应该也很少到超市或街道上观赏一成不变的世界。作为现实主义者,希望能从以上的分析中给大家一个概念性的突破。往往生活的故事就是在改变后得到,“颠覆”是行业中的一个中性词,却也实在太难了。所以快消品朋友们学会改变就能度过每一个风雨过后的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