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移动,时时皆社交

2016年8月8日 第24期        作者:陈轩        2016-12-22       

2015年8月底,与好几位创业公司的老总聊天,大家都感觉到一个趋势,那就是“花大钱没用,做广告没用”,上海一位创业者在某省报纸投了38万广告,来电量才19个,其中一半还是拉广告的;另一位老板在某微信大号投了一条广告。早上9点发的,11点钟一直到下午7点,浏览量一动不动地保持在110,到了8点奇迹出现了,陡然涨到了8300,很明显是刷出来的。前一个例子证明,传统营销已经穷途末路,后一个例子证明,在互联网+时代,不懂病毒营销,只能被骗被宰,营销肯定不给力,企业只能死路一条。


2015年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首先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陈轩认为对于营销而言,互联网+其实分为三个段位。

第一个段位:将移动互联网的营销工具融入传统行业,实现营销效率和效果的大幅提升。

第二个段位:在传统企业内部,建立起“去中心化”的营销架构、“自下而上”的内容价值链和彻底的分布式管理,实现专属移动互联时代的营销模式。

第三个段位:从营销逻辑跨越到生物逻辑,实现凯文凯利所说的“自我复制、自我管理、有限的自我修复、适度进化和局部学习”,成为一个聚合文化、方向、协同和进化的生态系统。

说这话的时候,丢了商标丢了红罐包装的加多宝,将“互联网+饮料”开展得如火如荼:与滴滴打车达成合作,拿出手机对着罐身扫一扫,优惠券就到手了;边喝边上京东购物,扫一扫罐身,代金券即领即用。

说这话的时候,曾经没事就玩拒载、政府也无计可施的出租车行业,正在被“互联网+打车”的Uber和滴滴逼得连拒载的机会都没有了。北上广白领上下班打开手机叫专车,已经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标准动作。

陈轩在10年来的营销一线的实践中,也与众多同行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把推广的费用砸在微信大号上,也比上央视管用。对于营销而言,“越软越有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也即是说,软文广告、植入广告、原生广告这些病毒力十足的形式和策略,对于达成销售效果越来越突出,而硬广告猛洗脑的打扰式营销,已遭消费者唾弃甚至痛恨。

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是长期的、系统的、深入而迅猛的过程,企业的天然使命只有两个:营销和创新。互联网+时代的传统行业营销上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仍然是如何创造顾客。陈轩认为:传统行业面临着四大趋势:一、世界破碎了;二、边界模糊了;三、消费者造反了;四、族群出现了。如果在营销策略上没有嵌入社交、在产品设计上无法实现互动,那么结局只有一个——死翘翘。

“哪里有注意力,哪里就有金钱”,顾客现在全都在移动社交媒体上,这个媒体上的受众组建成一个虚拟的社会,在这个分享、互动、流动的生态圈层中,“去中心化”是最庄严的逻辑。而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无论是米德的符号互动论,还是米德科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都强调出所谓的社会和群体都只是一种被构建的“现象”,它是幻境、是投射、是随风飘逝的无常和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