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落地真空如何填补?

2016年11月8日 第34期        作者:王伟设        2016-12-23       

平台模式是行业互联网+的热点现象之一,但是各类F2B、B2B、B2C、O2O等平台至今不仅自己没有形成盈利模式,而且对终端销售也没有带来明显的业绩。大家都热衷于做平台,营销落地无人关注因而出现了真空。那么真空又如何填补?


对此,目前业内有两种解决思路,一是厂家直营终端建立自己的实体店。许多一线品牌基本都是此类模式,但这只适合本土化市场,异地市场是无法也无力大面积建立直控终端的,所以不具有普遍意义。二是平台商自建落地公司,比如已经失败的壹吉购模式,就是受自营运行成本太高和专业能力局限与营销品类太多的矛盾制约,无法快速成长导致资金链断裂。所以,目前多数平台的作用只是供求信息对接,而实际营销落地功能几乎没有。甚至有些平台错误以为只要线上营销做好了照样可以出业绩,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培养客户线上消费习惯而已。这是典型的不懂实战营销的互联网虚幻症。

就酒类行业来说,互联网+的价值链上离不开两类落地公司。一是供应链上的本地仓储物流公司,因为产品不可能从厂家直接到终端或消费者,厂家垫付不起这个生产资金,也没有那么大的仓储能力,更承担不起一对一的物流配送成本。二是销售链上的本地市场推广公司,因为产品体验、终端展示、场景促销、客情维护、信息沟通都需要面对面操作,而渠道去中间化后厂家是没有这个资源和实力完成这些工作的。

那么,有现成的这类落地公司吗?回答是没有。因为这是转型期出现的空白地带。过去传统经销模式都是纵向的厂商一对一模式,平台模式出现后需要的是横向的品类乃至混搭经营模式,而现有的经销商除了巨型经销商如北京朝批、河北桥西、浙江商源等,绝大多数是无力承担综合品类仓储物流及营销落地职能的。因此需要各方转变观念积极培育这样的落地公司。首先,厂家除了几个行业巨头要打破一对一的代理模式,彻底扭转自建落地系统的思路,要依托平台方完成落地营销;其次,平台方要纠正大而全的区域平台合作招商思路 ,利用联盟模式整合中等实力的经销商承接落地工作;最后,经销商也要转变单一品牌经营模式,通过资源共享与分工合作建立品类营销组织,以适应品牌代理向品类营销转移的大趋势。

落地运营公司如何组建?根据本人研究,联盟是个抓手,很多平台都在用,可是效果不好,最终落到乌合之众的境地。为什么?首先是没有建立以产权为核心、合伙为基础的联盟运营机制,以致大家只会抱团难以取暖。因为机制决定了平台能否做大,这在平台决定舞台的互联时代尤为重要。其次,没有给小B端带来盈利,加盟平台后很快就变为僵尸或者自行退出。我曾经说过,零售不赢厂商难赢!作为最末端的零售商,需求萎缩成本上升的危机下,如果不能输出新的盈利模式和经营工具,只是重复传统经营模式和品类是活不下去的。

总而言之,平台落地已成为制约行业互联网+营销创新的瓶颈。鉴于此,我们行业人亟需潜心研究联盟组织下的矩阵式供应链运营模式和零售混搭经营模式,我也热切欢迎大家一起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