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名酒动作多,春节过后,五粮液发文控货挺价,严查违反规定的酒商;郎酒要求青花郎统一标价 1098 元 / 瓶;国窖 1573 也发出调价函,零售价要达到 899 元,再加上股市白酒板块强势上涨,似乎白酒又回到名酒厂掌控全局的强势时代。
另一个现象是:国家统计局最近 公 布 的 数 据 显 示:2016 年 1—12 月,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酿酒总产量 1358.36 万千升,同比增长 3.23%。 销 售 收 入 6125.74 亿元,同 期 增 长 10.07%;利 润 总 额797.15 亿元,同期增长 9.24%。这个久违了的双增情况,让很多人感觉白酒又走出了阴霾。
虽然很多专家提出弱复苏、强分化的观点,但我在与亮剑咨询牛恩坤老师的交流中发现,这种回暖是名酒龙头企业独有的,大多数地产酒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
复苏只是针对名酒品牌的大单品和优质区域强势品牌的产品,而大品牌的系列产品在急剧分化,大部分贴牌产品甚至销声匿迹,地产酒面临强分化的风险加大。原因之一是,地产酒很难吸引到优质资金进入,不能像二线企业插上金融的翅膀,又很难像以前一样形成渠道壁垒;其二,在移动互联时代,地产酒无法快速融入新的创新模式,只能聚焦本地特色化生存。全国这么多地产酒,基本每个县都有,这就导致众多中低端白酒又进入价格战争中。因为影响中低端白酒的购买选择,价格是一个最敏感和主要的因素。在原材料上涨,人工上涨的情况下,中低端白酒越来越难做。其三,随着消费者认知度提升和酒文化普及,在没有促销,没有品宣,不会讲故事的情况下,要想中低端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基本不可能。
除了地产酒自身的问题外,外部环境的改变也给它提出更大的挑战:名酒企业在 2016 年下半年都纷纷对其系列酒提出更高的业绩要求,比如茅台系列酒 2016 年实现了20 个亿的收入,而 2017 年的目标是 43 亿,这个业绩从哪里来?市场总盘子在减小,名酒系列酒还要不断扩大地盘,增加业绩,在白酒消费频次减少的大环境下,只能进行市场存量的再分配。分一杯羹,只能瞄准区域打。为此,无论是茅台,还是五粮液在 1218 会上都将系列酒作为 2017 年重点工作来抓,并且配备重要资源进行区域市场的落地,这将是对区域品牌和地产酒最大压力和考验。
由此可见,白酒已进入新的分化时代,品牌的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甚至可以预言,2017 年,在产业集中的大势之下,更多同业并购的案例将继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