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的机遇在整合创新

2017 年 12 月 16 日 第 27 期        作者:邱震海 中国转型和战略问题专家,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英国伦敦 国际战略研究所资深会员        2017-12-18       

2012 年之前谁创新谁死,但 2012 年之后谁不创新谁死。

  历经五年艰难转型后,消费大潮的趋势已经来临,中国经济正向好的时代前进;但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又将是一个艰难的时代;因为中国经济目前的“好时代”不是靠创新拉动,虽然我们当前的财富在增长,但这是不可持续的。

  30 多年前有句话,中国什么都缺,两条腿的人不缺。到了现在,我拿这句话做一个类比:今天的中国是什么都缺,我们缺人才、缺好的环境制度、缺好的创新机制,我们唯一不缺只有一样——钱;表面上看很奇怪,既然什么都缺,为什么钱不缺?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弄明白过去中国的钱是从哪儿来的。

  显然,我们的钱是 13 亿人民挣来的。因为我们 30 年前就开始倡导外向型经济,以出口为导向,我们加工很多东西后转出口;财富是这样累积的,但坦率讲这中间没有科技创新成本。但是现在行不通了,再这样玩下去,我们给人家做加工人家也不要了。

  我们提出过一句话,2012 年之前谁创新谁死,但 2012 年之后谁不创新谁死。

  前面我也讲过,中国经济正向好的时代前进。那这个“好”又在哪里?

  我们注意到:中国经济这几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大家喊经济下行,但是我们财富却在增长,现在只是增速放缓了,但依然在增。因为我们居民财富不断增长的动力既有传统的货币政策刺激拉动,也有部分创新拉动的势头。

  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不过创新的拉动依然很弱。

  举一个例子,很多中国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到国外旅游,回来要买一个马桶盖或电饭煲,问他为什么买电饭煲,国内没有吗?人家说国外电饭煲煮的饭好吃,国外的马桶盖用着舒服。大量钱不是花在国内而是在国外,原因在于我们制造业生产不出年轻消费者希望的产品。这些就折射出我们的制造业严重落后,但年轻消费者已经走在前面,而我们的产业没有跟上,所以我们的产业要更新、要创新。

  但创新是非常难的。比如,移动互联网里面最好的技术都不是中国的,我们说有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每一个核心技术,基本上 BAT 企业可以在美国找到相对应的公司。中国有百度美国有谷歌,中国有腾讯而美国有 FACEBOOK,中国有阿里巴巴美国有亚马逊,今天中国大部分的创新是把别人的原创拿来在我们土地上整出的一个商业模式而已。

  西方人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中国人说饭不是一口吃饱,所以肯定需要一个搭桥“偷师”的过程,关键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过程延续不了多久;所以我们要做创新,而且原创必须在中国。

  那这个创新要如何实现?结合酒业又要如何来做?

  我提供一个思路:哥伦布 1492 年发现新大陆,他回去以后就有人说你喜欢创新,那你能把鸡蛋立起来吗?哥伦布把鸡蛋打碎鸡蛋就立起来了,后来在德文里面有这么一个词,哥伦布的鸡蛋。这就是创新思维,只有突破常规思维的鸡蛋才能立起来。

  最后说两个“I”:第一个“I”是 innovation,创新;第二个“I”,integration,整合,通过整合来 完 成 创新。通过整合来创新,不但是世界科技革命的趋势,也是中国未来至少是未来五年的机遇。

西方人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中国人说饭不是一口吃饱,所以肯定需要一个搭桥“偷师”的过程,关键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过程延续不了多久;所以我们要做创新,而且原创必须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