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的背后是焦虑

2018年2月1日第03期        作者:食品版主编 罗 莉        2018-02-01       

新年伊始,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两大行业协会齐发声,发布《就网络谣言抹黑中国奶业的声明》,痛批网络造谣者。

究其原因,是2016 年的一则谣言视频依然在妖言惑众。虽然炮制这条谣言的犯罪嫌疑人在2017年已被批捕,但其谣言还在泛滥。

事实上,舌尖上的谣言一直是网络谣言的重灾区,给企业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015 年,娃哈哈老板宗庆后曾痛批造谣者,称从2011 年开始到当年5 月,谣言让企业累计遭受近50 亿元损失。2017 年,紫菜企业联手悬赏“塑料做紫菜”造谣者,益海嘉里悬赏1000 万追讨“地沟油被金龙鱼回收”的网络谣言黑手,并出资3000 万设立专项打击网络谣言基金。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曾推出一期《微信“谣言”分析报告》,结果显示排名靠前的谣言主题是:健康养生、疾病、金钱、人身安全、政策相关、社会秩序、呼吁求救,其中以养生、食品安全等情绪焦虑为主题的谣言占55%。对于焦虑的普罗大众而言,面对谣言几乎都是“宁可信其有”的心态。

食品安全说到底就是个信任问题,个别企业的失信演变为群体事件,造成信息缺口以及情绪焦虑。当年的苏丹红、地沟油被曝光,三聚氰胺大头娃娃事件,无一不深深刺激大众的神经,并频频回响。

当然,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对公众“食品安全焦虑”的利用,成为一些企业开展不当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例如有些企业故意制造或利用谣言来攻击竞争对手,一些网络平台经营者故意制造爆炸性谣言来吸引公众关注,毕竟较小的成本就能取得病毒式的效果。

谣言止于智者。在一个信息流通充分的环境,谣言有可能会减少,至少一些无脑类谣言将会大幅减少。因此,要破解食品谣言,唯有在食品安全水平整体提高的大环境下,才能让民众释放焦虑。

为降低食品谣言对社会公众带来的恐慌,提升公众辨别谣言的能力也是当务之急。另外,打击食品安全谣言,还需加大对食品谣言制造者、传播者的惩处力度,重拳惩之,毕竟目前的违法成本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