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酒,该抱团了!

2018年6月1日第11期        作者:张茜 葡萄酒版主编        2018-06-04       

5月17 日-18 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率领中方代表团,在美国经过两天两夜激烈博弈,完成了中美新一轮磋商,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

令人神经紧绷的中美贸易战终于停火了!于是业界普遍猜测,美国葡萄酒将迎来新转机,自美进口葡萄酒将再度面临关税调整,要么减去此前增加的15%,要么在现有税收比例基础上逐年降低最终实现零关税,成为继智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准零关税国家后的又一名新世界代表。

然而,这也意味着国产葡萄酒将背负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据波尔多葡萄酒暨烈酒展览会(Vinexpo)和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所(IWSR)数据,未来五年中国葡萄酒市场价值将达到230 亿美元,涨幅在1/3 左右,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葡萄酒市场。有权威数据表明,当前我国葡萄酒消费有近50% 来自进口,且每年都保持着较强劲的增长势头。

我们再来看国产葡萄酒,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7 全年我国葡萄酒产量达100.1万千升,比2016年减少13.6万千升,累计增长-5.3%,销售420亿元,利润42亿元。产量、销量和利润这三项数据连续三年呈下跌趋势。

为何在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整体扩容格局下,国产葡萄酒却连跌三年?国产葡萄酒到底缺了什么?我认为不是品质,也不是品牌,而是意识。缺少抱团发展、产区建设、合力推广的意识!

当下我们的国产葡萄酒,都是各打小算盘,各说各家事。消费品鉴独家搞,品牌推广单独搞,酒展参与分开搞,总而言之,都是个体行为,都是自家行动。

积极走出去是好事,然而个体资金、团队、策划力、组织力、影响力和号召力都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一些规模不大的酒庄酒,更应该考虑如何把每一次的“走出去”效益最大化。抱团发展,借产区之名、产区之力,组团一起走出去,一定会是当前国产葡萄酒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为什么进口葡萄酒在中国能快速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其抱团的力量。它们在中国做品鉴推广、课程培训、展览展出的频次高、规模大,且往往都是举团队之力,组团行动,以产区或国家形象来组织输出。

在5 月广州Interwine 烈酒与葡萄酒展上,国家展团和产区展团是进口葡萄酒的参展“惯例”。阿根廷ProMendoza、法国CCIFC、西班牙ICEX、葡萄牙Tejo 特茹联盟、意大利Chianti 等都是以展团形式出现,既提高了市场辨识度和影响力,也为每一家小酒庄节约了成本。

进口酒已抢占半壁江山,国产酒们再不反思发力,或将失去更多。

放下思想“包袱”抱团发展,建设产区品牌,打造中国特色产区,形成产区合力一起往外走。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蓬莱海岸产区、贺兰山东麓产区已经在这样做了。国产葡萄酒,可期可待,路漫漫,加油!